(1-4-2018)
文:蔡勤治 拥抱希望 票票必争
第14届全国大选,这场战役绝不是希盟对垒国阵那么简单,它是全民在绝望与希望之间的拉锯战,也是全民对垒国阵霸权的激战。
有的人因马哈迪加入反对势力,计划投废票。但,反马哈迪的斗争,其实要粉碎的不是马哈迪,而是马哈迪主义。而希盟早前发布的第14届全国大选竞选宣言与政纲便是粉碎马哈迪主义的利器。人们如果要粉碎马哈迪主义,那么就更须票投希盟,让希盟上台落实粉碎马哈迪主义的政纲。
有的人认为投废票是善用民权的一种,也有的说,废票是一种抗议,是为了鞭策两大党。然而,以目前的大马政治现实而言,废票对制度改革起不到任何的实际作用。当权者根本不在乎这种不信任投票,他们只在乎最后能选上的结果。在废票无效的选举制度底下,你投的废票正好合了当权者的意。你投的废票就等于投给了国阵,投给了暴政。
有的认为两党都不称心,不想投票。但是,你知道吗?选举其实并非为选贤举能而设。民主制度的设计起源于透过制度去制衡暴君与暴政的出现。民主选举之所以产生因为 “人是靠不住的”。任何人在掌握了权力之后,都很难保证不会变质。所以,我们才必须透过制度,建立相互制衡的关系,防止权力过度集中。民主选举制度最初的着眼点不在于选出有能力的人。
而在于如何防止透过选举选出的这个人,获得权力之后变质。选举的意义在于换掉做不好的人,通过不断改朝换代,让掌权者警惕,让我们用选票去制衡掌权者。改革不能等。也有人说国家被国阵败坏了半个世纪,不差再等多几年,投废票、不投票都没差。岂知,恰恰正是不以为意的这些年,逐步弱化了民主的进程。投票率越低,废票越多。
整个社会能够进行民主的前提就越弱。当弱化到一定的程度,我们就再也无法对政治做出改变,我们只能被动的承担政治结果。而这被动承担政治结果的局面,将在我们 “等多几年””的时光里铸成。社会制度对人民愈加残暴,国阵执政了那么多年,只管看社会中的人们挣扎生活、努力失效、生活失常、前途失陷、活在无可逃避的国阵霸权之下…….
我们学习百炼成钢,执手穿透迷雾,拥抱希望。来临的选举,仍是票票必争,游子们请回乡投票,市井小民更要投票。票投希盟,坚持实现政党轮替的梦。用选票告诉世界,我们的民主未来,我们会夺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