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疯狂的烂政府。(內附视频)

(5-11-2017)

生病疯狂的烂政府。(內附视频)

马来海啸
压倒国阵最后一根稻草

2013年5月6日黎明,第13届大选结果出炉。由于选举制度不公,国阵最终以47%的选票赢得133个国席,宣布胜选;而民联则以51%的选票赢得89个国席,打破国阵三分之二的修宪门槛,止步于布城门前。

当天,国阵主席纳吉在记者会上表示,华人选民唾弃国阵,因此他认为第13届选举是一场“华人海啸”。而恶名昭彰的巫统喉舌——《马来前锋报》在5月7日时,更以“华人还要什么?”(Apa lagi Cina mahu ?)作为封面标题,企图挑起种族之间的情绪。

海啸一词的起始

其实,将选举结果与海啸相提并论之说,源于2008年第12届全国大选。3月8日当晚,国阵在霎那间失去了国会三分二的多数议席的优势、在野党一举赢得五州政府、国阵多名部长落马后,林吉祥就以大马掀起“政治海啸“(Political Tsunami)来形容当时的政治巨变。这个传神的比喻立刻得到广泛的使用,尔后,无论是英国的《经济学人》或是美国的《新闻週刊》都用这个名词来形容这场选举。自此,“政治大海啸”就成为了谈论马来西亚第12届大选时,难以弃之不用的形容词。

而纳吉在2013年把它转为“华人海啸”,为的就是特意强调华裔选民对政府的唾弃,企图淡化马来选民对国阵政府不满的事实。

民主行动党国会领袖林吉祥在第一时间就驳斥了纳吉似是而非的指控,他指出如果民联真的只得到华裔的支持,那么只占全体选民中29.68%的华裔选民,是不可能贡献给民联51%的选票。林吉祥除了抨击纳吉将国阵在本届大选的挫败归咎为“华人海啸”的说法,他也指出,民联其实获得各族群支持,应该称之为“马来西亚人的海啸”。

民联首相人选安华也带领盟党在各地发动约20场的“人民之声,圣洁之声”(Suara Rakyat,Suara Keramat)黑色大集会,通过一场又一场人数高达10万以上的黑色大集会,除了向纳吉领导的国阵控诉对选举制度不公、选举舞弊的问题之余,也是旨在召集各族人民走上街头,用行动力证民联得到各族支持,让纳吉的“华人海啸论”不攻自破。

可以说,如果没有其他族群的支持,民联是不可能获得这样的大选成绩。因为民联在全国各地都拿下许多原是国阵选区的议席,并在马来人为多数的选区击倒国阵的许多重量级领袖。其中,林吉祥亲自上阵的振林山国席,就是力挫柔佛州原任州务大臣阿都干尼的战果。

马来海啸之由来

介绍了“政治海啸”与“华人海啸”,那么为何又有“马来海啸”一说?

2015年4月27日,前新闻部长再努汀警告首相纳吉,国阵在第14届大选將面对“马来海啸”(Malay tsunami)衝击,原因是马来人不满一马发展公司(1MDB)丑闻、消费税及公积金延后提款年龄等不利人民的政策。然而,从“华人海啸”到“马来海啸”,马来西亚政局的转变,难道真的在短短的两年之内有着如此大的变化?

其实,马来选民思变之心一直存在,自2008年起,民联就已经得到许多选民(82个国席,36.9%得票率),包括马来选民的支持。众所周知,在野党在2008年的选票主要来自城市地区,而经过一轮的州政府轮替后,在野党位于城市地区的支持度更是稳健上升,雪州自35席变成44席,槟城自29席变成30席。

当然,尽管在野党在雪州、槟城的支持度有所上升,但必须承认的是,在野党仍然无法取回霹雳,还丢失吉打。何况尽管在野党联盟在第13届大选已经取得过半的票数,却无法在上届大选中赢得足够的议席来执政布城。

马来海啸之可能

在马来西亚的1300多万选民中,国阵和反对党联盟都有自己坚定的支持者。从上届的结果来看,国阵的坚定支持者主要包括巫统的300多万党员、约200万的政府公务人员,以及东马沙巴州和沙捞越州的原著民,和分布在乡村的马来人。而反对党联盟民联主要得到华人、各族裔城市中产阶层的支持。

然而,这样的支持分布并非一成不变,事实证明,马来西亚过去的4次大选,1999、2004、2008以及2013年,都曾经面对过选票大幅度的转向。而种种研究与迹象都显示,来届大选,经济课题与反腐课题都将会是重要的战场。

土团党和诚信党的成立,正是在野党重要的助力。这两党的动员能力,将有助于将这些讯息带到过去在野党较难深入的马来腹地。另外,包括马哈迪在内的前首相与安华、慕尤丁这两位前副首相的合作,也是能够带来一定政治能量的创举。

另外,土团党的主席慕尤丁也是希盟中主推“马来海啸”论的领袖之一。曾经是巫统署理主席,官拜副首相的慕尤丁,在巫统内部因一马弊案与纳吉不合后出走巫统。与前首相马哈迪联手创立土团党这个新党,并带领了一批源自巫统、或是从未属于任何政党的马来政治新势力,加入希盟,一起推动国家的政权轮替。

慕尤丁凭着浸淫政坛的多年经验,指出“马来海啸”正在席卷马来腹地,一旦巫统丢失这些传统政治堡垒,则它将无法生存。
“我相信马来人这一波的疑虑,将聚成第14届大选的马来海啸,同时带来改朝换代。”

过去所有人都认为柔佛是国阵的堡垒区,但是如今,在野党已经得到了56个州议席中的19席,意即在野党以及打破国阵在柔佛州三分二的多数议席,只要再攻下10个州议席,柔佛州政府就变天了。

慕尤丁曾经是柔佛州务大臣,他指出过去3届选举的巨大变动(2004年1席、2008年6席),都显示了柔佛乃至全国产生“马来海啸”的可能。

“这就是为何巫统领袖,如副主席阿末扎希、巫青团长凯里、最高理事拉查里等人仿佛已越来越焦虑。当我还在巫统的时候,他们是我的朋友。”

慕尤丁也举例说明,团结党在马六甲举行的开斋节门户开放活动,成功吸引数千人出席。

马来海啸的冲击

马来西亚奉行单一选区制,而其中一个主要的事实即是:选举的输赢往往取决于边缘席位(marginal seats);希盟若要在未来组建一个稳定及更具合法性的新政府的话,能否在马来半岛击败巫统就成为了希盟的当务之急。

民主行动党内,“马来海啸”论主要推手之一当属全国政治教育主任兼居銮区国会议员刘镇东指出,目前巫统在全国总共有88个国席,其中14席来自沙巴和1席来自纳闽,其余73席皆分布在马来半岛。在半岛的这73个国席当中,至少有30个乡村议席,是为巫统“量身订造”的票仓,除了内置FELDA垦殖民选票,还出动政府机器来为巫统助选。一般相信,短期内是无法在这些选区内战胜巫统。

然而,剩下的大部分是多元族群选区。而国阵乃至巫统的整体声望已大不如前。自2008年大选以来,非马来选民表达了对巫统的厌恶,加上巫统政府治国不济造成经济困境,深受其害马来人的愤怒也促成了马来海啸的可能。

上届大选,国阵的胜利榜上有38个乃是多数票少于10%的险胜议席。此外,国阵在2014年一场补选,以0.6%多数票险胜重夺安顺国席,一共39个边缘选区。

只要有6%选票一致转向在野党,国阵就会失去27个边缘议席,让它彻彻底底当一回在野党。

国阵这39个边缘议席之中,有10个议席多数票低于2%、11个国席的多数票仅介于2%至4%、6个多数票介于4%至6%的国席,也就是说,这6%的界线是举足轻重的。。。。。

端洛区州员杨祖强指责马华牙也区几名县议员不做事。

(4-11-2017)

(端洛4日讯)端洛区州员杨祖强发表文告,指责马华牙也区几名县议员不做事,百利、民万、拉那、甲板4个新村共30盏路灯,都得由马华牙也区会主席黄桂芳所说的前新村发展官黄天明申请安装, 但事实不是如此。

他说,一名前发展官可以代替县议员工作,那么前首相马哈迪也可代替现首相纳吉处理国家难题。

他指出,县议员扮演地方政府及人民的桥梁,应常巡视地区,了解及解决地方马路、路灯及沟渠等问题,不要推诿责任。

他也表示,民万新村平民屋的7盏路灯都是他向牙也土地局乡区发展部作出多次投诉,牙也县长亲口答应使用今年拨款安装的,同时也把道路铺平了。
他劝请黄桂芳踏实工作,不要任意批评别人。

张盛闻非关键少数论误导选民,张哲敏促华裔把握机会换政府。

张盛闻非关键少数论误导选民
张哲敏促华裔把握机会换政府

(金宝4日讯)

马青团长张盛闻在马青大会上所,随着华裔人口比例下降,若最后从“关键少数”变成“非关键少数”时,华裔政治力量在政府体制内又是薄弱,只会让国家政策倾斜往向一个极端。

(图)张哲敏呼吁华裔选民如果要争取一个公平合理的对待就应该在来届大选拒绝巫统国阵。

霹雳行动党宣传局主任张哲敏表示张盛闻的言论旨在误导选民,希望利用华裔选民的同情票在最后关头保住巫统政权。

张哲敏说张盛闻的“非关键少数论”建立在巫统肯定在来届大选执政的前提上。他说巫统如今处在历史最弱的时刻,华裔选民如果要争取一个公平合理的对待就应该在来届大选拒绝巫统国阵。

他说默廸卡民调中心及INVOKE所展开的民调都显示,巫统的支持率已经从上一屆大选的59%跌至35%,因此来屆全国大选将掀起全民政冶大海啸!华裔选民应该坚持走完“最后一里路”完成马来西亚60年建国以来首次政党轮替!

张哲敏说马华在1999年以回教国课题恐吓华裔选民,让华裔选民在最后关头保住了巫统政权。巫统在赢得了1999年大选后不但没有中庸施政,反而迈向种族和宗教极端。他促请华裔选民不要再重蹈覆辙,来届大选应该继续支持希盟,促成改朝换代。

张哲敏话锋一转抨击张盛闻指马青成为压力集团的角色只是自讲自爽。他说张盛闻当时恫言伊斯兰党一旦在国会提出伊斯兰刑事法案将“包围国会”只是为了哗众取宠。当巫统在国会放行伊斯兰党提呈伊刑事法案时,马青却只敢对着伊斯兰党和行动党喊打喊杀,却不敢对幕后放行伊刑事法案的巫统抗议。

快看!希盟执政,100天内废消费税!。 (內附视频)

(3-11-2017)

快看!希盟执政,100天内废消费税!。 (內附视频)

积极推动文化、遗产与艺术发展
槟城文山堂邱公司获州政府拨10万令吉

槟州首席部长林冠英赞扬槟城文山堂邱公司一直以来积极推动州内文化、遗产与艺术发展,特拨10万令吉予该公司,助该公司修复及提升基本设备。

首长是于今天中午在槟城文山堂邱公司移交总值10万令吉的支票予该公司主席并在致词时,如是表示。

他说,为了培育更多人才,融合了科学、科技、工程及数学的(STEM)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槟州政府将透过槟州发展机构在乔治市遗产区的核心地点,在价值2300万令吉的叶祖意大楼提供1万3000平方尺的租赁空间,以补贴租金方式创建灵活的协作空间。

目前,这共同协作空间的使用率高达94%。州政府放眼打造一个充满科学动力的社交空间,尤其给予正在追求创造性和创新的槟城学生和青少年,成为吸引、教育、启发及人与人之间联系的催化剂。结合了遗产和科技,这栋翻新的遗产大楼也是槟城科学咖啡馆所在地,将以趣味和创新的方式推广(STEM)。

此外,州政府也在2018年的财政预算案里提呈了另增200万令吉成立编码课程和耗资1080万令吉设立第二间槟城数码图书馆,将引领(STEM)教学的投资额增加至7500万令吉。另外,家庭收入低于5000令吉的在职母亲,将每年获得300令吉的津贴。家庭收入少于5000令吉的民众,将在槟民健康计划下所推出的每年存值共300令吉的“我爱槟城卡”受惠,该卡可用于支付门诊与药物费,每次只限50令吉。

槟州行政议员曹观友说,槟州政府将提供300万令吉的种子基金以成立“老建筑物补助金”支持古迹建筑的维修和修复费用,以鼓励那些愿意以合理价格出租房屋予长期租户的业者。

槟城文山堂邱公司主席邱思夏感激州政府的认同,拨10万令吉予该公司。他说,文山堂邱公司拥有139年的历史,一直以来都秉持着“邱氏优良传统理念”,推动华人引以为傲的传统文化、 举办祭祖仪式、提供教育助学金雨邱氏成员的孩子们,让他们有机会升学,接受更良好的教育。因为他深信唯有透过教育才能改善一个人的生活素质,让他们有机会选择更好的工作。

继续争取槟增建华小
林冠英警告勿成历史罪人

槟州首席部长林冠英不满槟州未获增建华小,认为槟州政府被亏待,斥责当局为何要拿华社出气,进行政治报复,并强调将继续争取增建华小。

他说,倘若相关者不做出纠正,他严格警告对方将成为历史罪人而遗臭万年。

他说,为官者理应言行一致,倘若天天变心,见到谁都帮对方写信,那么部长的信件就变得没价值了。

他今日移交5万令吉特别拨款予浮罗山背圣心国民型华文中学董事会,在致辞时如是说。

他说,从2009年至今,州政府已制度化拨款95万9000令吉给圣心中学,加上今年的10万令吉特别拨款去,圣心至今共获得105万9000令吉。

他说,虽然圣心中学地处遥远,但在州政府心中还是很近,并会与华中永远同在。

他重申,州政府的制度化拨款秉持三标准,即同年公布及发放、不政治化教育及透明廉洁。

他也在会上恭贺韩院成功升格为大学学院,指南有南方大学学院,中有新纪元大学学院,而北有韩江传媒大学学院,显示了槟州教育正蓬勃发展。

国阵“宣布”要增建华小,且看倪可敏怎么说! (內附视频)

(3-11-2017)

国阵“宣布”要增建华小,且看倪可敏怎么说! (內附视频)

谈公民教育

文:黄彦铬

国会届满不足一年,各个地区开始掀起大选热潮。不过,目前竟然有大约370万的合格选民还没登记,大多数是年轻人。大学生注册选民的情况更是忧人,每5000位21岁的大学生,只有2000位登记,意味着还有60%的人还没登记。多数年轻人也对政治感到冷感,这究竟是不是现有的教育制度及公民教育所衍生的问题?

教育本质上,除了在培育人才外,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出拥有独立思考的学生。无奈马来西亚的教育制度像工厂,学生则是在工厂里生产出来的机械人,都被植入了固定的程序。只要面对的问题不在程序编制可射程的范围内,机械人就会当机而回避问题。

笔者认为

一、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无论是在家庭教育或小学中学教育,现在的多数学生都被灌输一个错误的概念。唯一成功途径只有读好书,考到荣誉大学文凭。还没登记的合格选民的心态大概就是:“反正选民那么多,也不差我那一票,加上登记程序耗时又麻烦,那干脆不去注册成为选民。”

二、缺乏公民意识。中小学的公民教育多数着重在个人修养和道德价值,和原本道德教育的教材非常相似,而公民基本常识却略略带过。现有的道德教育不应以书面上的文字、知识或考试为主。相反,应该以身体力行回馈社会的方式来培养正确道德价值观。

加强公民教育

公民教育理应强调公民责任,解释国家基本体制和运作如:国家宪法、国家政体、国会制度等等,让学生都对自己的国家有初步的认识,也间接培养公民情操。若在中小学时期,学生都不曾培养公民意识,也难怪上了大学,还是对政治冷感。

教学方式也应该有所改变,应该容许更多元的声音。普遍上,多数教育工作者都以“因为我是老师,所以我知道的比你多”的态度,单方面填鸭式去教书。唯有双方面沟通的教学方式,才能培育学生拥有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社会是由人的群体建构而成,而身在其中的我们更应该关心社会课题、国家大事。倘若所有事物都丢给政治人物管理,是极为恐怖。若当权者施政不当我们都漠不关心或忍气吞声,我们的自由与权力将慢慢被吞噬。

虽然在308和505大选后,人民的公民及政治意识有所提高,但不应只是因为热潮才参与公民运动。选民也不应该只是看到有希望时才履行公民责任;没希望时就垂头丧气,选择不投票。

最近,开始有人推动岁满自动注册选民运动,或建议把投票年龄提前至18岁。 不过让我们反思,倘若实施了,年轻人的公民意识却没提高,这是否一个终究没被解决的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