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疯狂的烂政府。(內附视频)

(5-11-2017)

生病疯狂的烂政府。(內附视频)

马来海啸
压倒国阵最后一根稻草

2013年5月6日黎明,第13届大选结果出炉。由于选举制度不公,国阵最终以47%的选票赢得133个国席,宣布胜选;而民联则以51%的选票赢得89个国席,打破国阵三分之二的修宪门槛,止步于布城门前。

当天,国阵主席纳吉在记者会上表示,华人选民唾弃国阵,因此他认为第13届选举是一场“华人海啸”。而恶名昭彰的巫统喉舌——《马来前锋报》在5月7日时,更以“华人还要什么?”(Apa lagi Cina mahu ?)作为封面标题,企图挑起种族之间的情绪。

海啸一词的起始

其实,将选举结果与海啸相提并论之说,源于2008年第12届全国大选。3月8日当晚,国阵在霎那间失去了国会三分二的多数议席的优势、在野党一举赢得五州政府、国阵多名部长落马后,林吉祥就以大马掀起“政治海啸“(Political Tsunami)来形容当时的政治巨变。这个传神的比喻立刻得到广泛的使用,尔后,无论是英国的《经济学人》或是美国的《新闻週刊》都用这个名词来形容这场选举。自此,“政治大海啸”就成为了谈论马来西亚第12届大选时,难以弃之不用的形容词。

而纳吉在2013年把它转为“华人海啸”,为的就是特意强调华裔选民对政府的唾弃,企图淡化马来选民对国阵政府不满的事实。

民主行动党国会领袖林吉祥在第一时间就驳斥了纳吉似是而非的指控,他指出如果民联真的只得到华裔的支持,那么只占全体选民中29.68%的华裔选民,是不可能贡献给民联51%的选票。林吉祥除了抨击纳吉将国阵在本届大选的挫败归咎为“华人海啸”的说法,他也指出,民联其实获得各族群支持,应该称之为“马来西亚人的海啸”。

民联首相人选安华也带领盟党在各地发动约20场的“人民之声,圣洁之声”(Suara Rakyat,Suara Keramat)黑色大集会,通过一场又一场人数高达10万以上的黑色大集会,除了向纳吉领导的国阵控诉对选举制度不公、选举舞弊的问题之余,也是旨在召集各族人民走上街头,用行动力证民联得到各族支持,让纳吉的“华人海啸论”不攻自破。

可以说,如果没有其他族群的支持,民联是不可能获得这样的大选成绩。因为民联在全国各地都拿下许多原是国阵选区的议席,并在马来人为多数的选区击倒国阵的许多重量级领袖。其中,林吉祥亲自上阵的振林山国席,就是力挫柔佛州原任州务大臣阿都干尼的战果。

马来海啸之由来

介绍了“政治海啸”与“华人海啸”,那么为何又有“马来海啸”一说?

2015年4月27日,前新闻部长再努汀警告首相纳吉,国阵在第14届大选將面对“马来海啸”(Malay tsunami)衝击,原因是马来人不满一马发展公司(1MDB)丑闻、消费税及公积金延后提款年龄等不利人民的政策。然而,从“华人海啸”到“马来海啸”,马来西亚政局的转变,难道真的在短短的两年之内有着如此大的变化?

其实,马来选民思变之心一直存在,自2008年起,民联就已经得到许多选民(82个国席,36.9%得票率),包括马来选民的支持。众所周知,在野党在2008年的选票主要来自城市地区,而经过一轮的州政府轮替后,在野党位于城市地区的支持度更是稳健上升,雪州自35席变成44席,槟城自29席变成30席。

当然,尽管在野党在雪州、槟城的支持度有所上升,但必须承认的是,在野党仍然无法取回霹雳,还丢失吉打。何况尽管在野党联盟在第13届大选已经取得过半的票数,却无法在上届大选中赢得足够的议席来执政布城。

马来海啸之可能

在马来西亚的1300多万选民中,国阵和反对党联盟都有自己坚定的支持者。从上届的结果来看,国阵的坚定支持者主要包括巫统的300多万党员、约200万的政府公务人员,以及东马沙巴州和沙捞越州的原著民,和分布在乡村的马来人。而反对党联盟民联主要得到华人、各族裔城市中产阶层的支持。

然而,这样的支持分布并非一成不变,事实证明,马来西亚过去的4次大选,1999、2004、2008以及2013年,都曾经面对过选票大幅度的转向。而种种研究与迹象都显示,来届大选,经济课题与反腐课题都将会是重要的战场。

土团党和诚信党的成立,正是在野党重要的助力。这两党的动员能力,将有助于将这些讯息带到过去在野党较难深入的马来腹地。另外,包括马哈迪在内的前首相与安华、慕尤丁这两位前副首相的合作,也是能够带来一定政治能量的创举。

另外,土团党的主席慕尤丁也是希盟中主推“马来海啸”论的领袖之一。曾经是巫统署理主席,官拜副首相的慕尤丁,在巫统内部因一马弊案与纳吉不合后出走巫统。与前首相马哈迪联手创立土团党这个新党,并带领了一批源自巫统、或是从未属于任何政党的马来政治新势力,加入希盟,一起推动国家的政权轮替。

慕尤丁凭着浸淫政坛的多年经验,指出“马来海啸”正在席卷马来腹地,一旦巫统丢失这些传统政治堡垒,则它将无法生存。
“我相信马来人这一波的疑虑,将聚成第14届大选的马来海啸,同时带来改朝换代。”

过去所有人都认为柔佛是国阵的堡垒区,但是如今,在野党已经得到了56个州议席中的19席,意即在野党以及打破国阵在柔佛州三分二的多数议席,只要再攻下10个州议席,柔佛州政府就变天了。

慕尤丁曾经是柔佛州务大臣,他指出过去3届选举的巨大变动(2004年1席、2008年6席),都显示了柔佛乃至全国产生“马来海啸”的可能。

“这就是为何巫统领袖,如副主席阿末扎希、巫青团长凯里、最高理事拉查里等人仿佛已越来越焦虑。当我还在巫统的时候,他们是我的朋友。”

慕尤丁也举例说明,团结党在马六甲举行的开斋节门户开放活动,成功吸引数千人出席。

马来海啸的冲击

马来西亚奉行单一选区制,而其中一个主要的事实即是:选举的输赢往往取决于边缘席位(marginal seats);希盟若要在未来组建一个稳定及更具合法性的新政府的话,能否在马来半岛击败巫统就成为了希盟的当务之急。

民主行动党内,“马来海啸”论主要推手之一当属全国政治教育主任兼居銮区国会议员刘镇东指出,目前巫统在全国总共有88个国席,其中14席来自沙巴和1席来自纳闽,其余73席皆分布在马来半岛。在半岛的这73个国席当中,至少有30个乡村议席,是为巫统“量身订造”的票仓,除了内置FELDA垦殖民选票,还出动政府机器来为巫统助选。一般相信,短期内是无法在这些选区内战胜巫统。

然而,剩下的大部分是多元族群选区。而国阵乃至巫统的整体声望已大不如前。自2008年大选以来,非马来选民表达了对巫统的厌恶,加上巫统政府治国不济造成经济困境,深受其害马来人的愤怒也促成了马来海啸的可能。

上届大选,国阵的胜利榜上有38个乃是多数票少于10%的险胜议席。此外,国阵在2014年一场补选,以0.6%多数票险胜重夺安顺国席,一共39个边缘选区。

只要有6%选票一致转向在野党,国阵就会失去27个边缘议席,让它彻彻底底当一回在野党。

国阵这39个边缘议席之中,有10个议席多数票低于2%、11个国席的多数票仅介于2%至4%、6个多数票介于4%至6%的国席,也就是说,这6%的界线是举足轻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