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的包装和推销

当越南人知道游客对越战充满浪漫绮想时,他们毫无避忌的将自己的血泪史推成旅游买点。就这样,我们和一群游客来到了顺化以北70公里左右的非军事地带(Demilitarised Zone,简称DMZ)。1945年,日内瓦会议开始讨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同时签订下了协议—以北纬17度为越南临时军事分界线,法军必须撤出北纬17度以北地区,南方虽然依旧归法国统治,当停火协议意味着历史九年的抗法战争结束。两年后,法国的军队彻底退出南越,百余年的帝国殖民瓦解,留下的是北越和南越之间的分化与对峙。这样的一个空隙,正好让美国利用了。

于是,他们在南越扶植亲美的政权开始逐步萌芽,一边对抗北方逐步朝南的赤化。美国的企图与野心。是自己被困杀戮战场长达14年。而当年停火协议的地段,却成了最血腥的战场。滨红(Ben Hai River),正好就是北纬17度的地段,标志着分隔南北越的河流。越南导游领着我们下车,诉说越战时期的一些事迹。他明显是越南人,言辞之间透露出对越共的不满。大家目无表情地望着河水,试图想象当年硝烟弥漫的情景。炎阳天下,游客习惯提着相机,将横跨滨江地铁桥拍摄下来,那是唯一具有形象的历史物证。

也许只有到了处在DMZ地美军基地,面对坦克和枪械的实物,人们的联想才能具体起来。讲述当年轰轰烈烈地围剿战役导游说美军撤退后,贫穷的越南人们把所有遗剩的物件一一取走,可用就用,可卖钱的就卖,所以现在根本看不见当年的残骸片瓦。为了让游客凭吊这个富有历史价值的基地,政府只好重新布置一下,将坦克军械和壕沟布暑起来,拼贴一点当年面貌。剑强不相信导游所说的,他和东尼俩分析基地的疑点。

“那么庞大的基地会一片坦荡吗?军用器材可以移走偷掉,但起码有建筑物吧?假设美军撤走,越共肯定接手,他们会让村民毫无忌惮地伴奏也许对越共有用的机密?”剑强一连串的疑问。“唔,这基地就只是一片平原,所有东西似乎都是为了布置而加添进来的。”东尼回应。“既是基地,机场的跑道该不会也被盗走吧?”他们俩于是来回走动,寻找机场的所在地,但没有收获。“你看!”东尼指着一堆枪械。“是1854年的。”告示牌是如此表明的。如果说,美军攻打越南始于1961年肯尼迪首次提出“特种战争”适用于越南,开始在该5月遣派100名特种部队赴越的话,那些军械的年代似乎就很奇怪了。如果说是抗法时期用的枪械,可是法国是在1858年才入侵越南,那么1854年的关抢是谁用的呢?

“看来有关当局只是为了吸引游客前来,就找了这片没有任何标志的平地说是美军基地,再放一些道具,不然门票就不好收了。”东尼笑笑说。我们怀疑的不是DMZ,而是这个美军基地的确切地点。平地上唯一地建筑是博物馆,收藏的当然是和DMZ有关的战役资料。馆内还有出售纪念品,都是和越战有关的物品。要寻找和越战有关的纪念品并不难,只要到咖啡厅坐一下,可能就会有人拿了美军遗留下来、刻了名字的打火机和链牌来推销。至于物件是真是假,购物者似乎不会太计较。

馆内出售的明信片印刷很不错,是经过美化的黑白战争图片。剑强买了一套,但最后决定不把他寄出去。他说,他不喜欢一个国家的苦难和耻辱,变相地被当作赚取外汇的旅游卖点,把名族尊严溶化在商品兜售。“试想想,南京大屠杀可以被包装和美化吗?”剑强的态度有时会凡事无所谓的人愣住,不知如何对应。带上我们的怀疑,导游领着我们去下一站——于1965年开始挖掘的永木(Vinh Moc)地道。地道既是防空洞,又是居所。为了躲避美军的轰炸,越南人挖掘了许多大小不一的隧道,在地底下生活。地道的入口很小,高大的美军不能像娇小的越南人那样进出自如,若勉强要进入,身子随时被洞口卡卡住。现在既然开放给游客参观,入口自然改造过了。

地道黑暗,我们一群人鱼贯地在窄小地隧道行走,感觉隧道是慢慢想下挖掘筑建地。除了导游的声音,大家说话都压低嗓子,仿佛美军此刻正在我们的头顶上,与我们同步前进。地道内分隔各有用途地空间,都是泥土堆建起来的土墙。里头有许多洞穴。每个洞穴就住了一户人家,他们不见天日的在地底下做饭、洗衣、开会和养育孩子。导游指着其中一个洞穴,说那是育婴室。战争期间,一共有17名婴儿在次诞生。他们都是在母亲咬紧牙根的推送下,滑过潮湿的甬道,降临另一个漆黑的隧道。地面上的厮杀,和纠缠的脐带一样血迹斑斑。

做过尽头,像魔幻般竟听出海浪声。一出洞,强烈的光线刹时令人无法睁开双眼。真的是海,碧蓝无垠的大海。刚才不过经历短短的半个小时的黑暗,却恍如隔世,每个人如释重负地呼出一口气。而永木居民,在地道内居住了六个年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