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助解决一马案换东铁计划?林冠英:若属实將追究

(布城8日讯)《华尔街日报》今日揭露中国在2016年提出协助解决一马公司案为条件,以换取由中国公司融资与兴建东海岸铁路计划(ECRL)与沙巴天然气管计划,惟財政部长林冠英表示,他必须检查回所有记录,若证明属实,政府將追究。他说,政府还不知道《华尔街日报》报道关於双方会议记录的新闻,他必须先去检查回记录。

「我们知道这些计划的价格偏高,但是否有如报道所指的交易,我暂时还不要说有还是没有(交易),我需要去查回记录。」但他说,他有兴趣获得一份《华尔街日报》所指的会议记录。林冠英今日將政府拨给註册宗教私塾学校的2500万令吉特別维修拨款,移交给首相署部长拿督斯里慕扎希后,在记者会上受询时如是指出。他说,你看沙巴天然气管计划,政府已给了88%计划(或83亿令吉)的钱,但完成的只有10%「这很清楚,里面有些问题,是不是?不是律师或会计师都知道有问题。」

马中仍在协商东铁计划之际,《华尔街日报》今日揭露,中国在2016年提出协助解决一马公司案为条件,以换取由中国公司融资与兴建东海岸铁道(ECRL)与沙巴天然气管计划。根据《华尔街日报》引述一系列未公开的会议记录称,中国在2016年献议,以协助解决一马公司案为条件,为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换取在马来西亚进行利润丰厚的东海岸铁路和天然气管项目。“根据会议记录,中国官员告诉访华的马来西亚官员,中国将利用其影响力,试图让美国以及其他国家撤销对时任首相纳吉,以及其他掠夺了一马公司资金的同谋的调查。”

“作为回报,马来西亚为中国的‘一带一路’海外基础设施项目,提供利润丰厚的铁道与天然气管计划。”“数个月后,一直否认在一马公司案违法的纳吉,与中国官联公司签署了340亿美元的铁道与天然气管计划,而计划正是由中国银行融资以及由中国工人所建造。”报道引述两名消息人士透露,纳吉也涉及与中国最高层密谈,以允许中国军舰停放在马来西亚的两个港口。报道认为,这是对中国的一大让步,让中国进一步扩大在南中国海的影响力。

不过,此谈判最终不获通过。此外,报道称,中国当局也试图破坏《华尔街邮报》记者在香港的住家与办公室,以查出该媒体的消息来源。这则报道是由汤姆莱特(Tom Wright)与布拉利霍普(Bradley Hope)共同报道,而两人正是当年率先报道26亿门与一马公司案的记者。去年,两人合著《鲸吞亿万:华尔街、好莱坞及全球受骗记》一书,并在马来西亚掀起购买热潮。

《华尔街日报》记者所引述的系列会议记录与文件,是希盟在第14届大选入主布城的数个月后才发现。除了查看这些会议记录,《华尔街日报》也访问了知情人士,包括了纳吉领导下的前朝官员。报道引述文件指出,马来西亚官员向中国建议,一些计划可以抬高工程费用,高于市价,以把额外的资金作为其他用途。其中,马来西亚官员向中国提呈计划,以让中国国有企业通过中国银行融资建设两大计划,即东海岸铁路(ECRL)及沙巴天然气输送管(TSGP) 计划。根据文件,两项计划将为中国公司提供“高于市价的利润”。

一名大马政府官员指,根据马来西亚顾问公司的估价,东海岸铁路计划的成本大约只是72亿5000万美元(367亿令吉),但颁发给中国公司的造价则提高至160亿美元(810亿令吉)。报道指,马来西亚的调查人员相信,这些资金被纳吉用作个人政治用途,并填补一马公司的债务。知情人士也透露,纳吉知道两国官员在2016年进行的这系列会谈。纳吉在回应外界的质疑时称,东海岸铁路计划将为马来西亚带来数以千计的就业机会,并指在他的领导下,马来西亚经济长达9年都维持增长。根据《华尔街日报》记者所看到的会议记录,虽然该两项计划是为了“政治目的”,即为了解决一马公司债务、巩固纳吉的领导及加深中国在马来西亚的影响力,但也必须让民众认为这些计划都是以市场为导向。

《华尔街日报》已向中国政府寻求回应,但不果。无论如何,中国之前曾否认这两项计划是为了协助解决一马公司弊案。根据2016年6月28日的两国官员会议记录,中国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肖亚庆表示,“公众必须相信所有的举措都是市场驱动的,目的是为了两国的共同利益。”根据会议记录,“中国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肖亚庆表示,他已为此(会议)取消了在北京的所有重要工作,因为这事获得了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和另一位中国高级官员的批准。”不过,肖亚庆的办公室没有回复《华尔街日报》的求证要求。

会议记录进一步揭露,马来西亚官员要求承建东海岸铁道的中国公司,承担一马公司的200亿令吉债务。“很明显的,因为债务造成的时间压力,他们希望中国尽速答应这项计划。”不过,文件显示,中国的谈判官则担心,这将让承建的中国交通建设公司的财务报表显得可疑。报道指,一个月后,马来西亚官员则改为建议,中国国有企业支付其他费用,以“间接偿还1MDB债务”。较后在2016年9月22日的会议中,双方同意继续该基建项目的交易,尽管“他们可能没有很强的预计财务状况。”

不过,会议记录也记载,“参与者不需‘浪费时间研究实际的计划财务状况,以确认他们是否能承担债务’,因为‘马来西亚政府出于战略因素,支持这些交易’。”“会议记录也指出,马来西亚正努力加强马中的双边关系,并引述纳吉在寮国的区域峰会中,表态支持中国在南中国海的地位。”两个月后,纳吉飞往中国并签署了交易,让马来西亚成为中国“一带一路”计划下,继巴基斯坦后获得最多中国资金的国家。无论如何,在第14届大选改朝换代后,希盟政府检讨这两项计划,目前还在与中国谈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