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市议员呼吁: 垃圾不落地太平更美丽!

新科上任太平市议员黄志忠,黄建业,王星元以及党要叶天财,今晨巡视太平湖公园p雨樹步行街,发现沿路有许多也许游客或者本地人留下的垃圾,感到非常痛心,4人也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清理了部份垃圾,同时也呼吁大家保护环境清洁,让太平湖更清洁美丽.

黄志忠: 太平湖公园的“雨树步行街”让游客与市民可以真正享受雨树之美,雨树是太平湖公园的品牌标志,闻名国内外,希望大家维护公园的美景与绿意。垃圾随手一扔倒是方便了自己,但随处丢垃圾丢时候,有没有想过有人默默地在帮你捡你的垃圾! 为什么不多走几步扔到垃圾桶里呢?如果我们每人都有环保意识,那么我们的城市会更加洁净,所以希望大家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乱扔垃圾,做个环保小卫士。城市是我家,清洁靠大家。

黄健业: 太平湖是马来西亚最古老的湖滨公园之一,也属于公共场合,加上拥有优美自然环境。太平市民除了散步和运动之外,有些市民们都会购买食物和饮料到湖边享用及欣赏美景。 一些市民使用过的餐具和饮料瓶子处理不当,也造成了太平湖出现垃圾问题。今早我们在巡视太平湖同时,也帮忙捡拾在人行道和湖边附近的垃圾。在此也呼吁太平市民们一起携手保护太平湖公园的自然环境,给与太平市民拥有优良的居住和休闲环境。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保护环境吧!

王星元太平市议员: 最近接到的投诉大部份都是关于垃圾的问题,从太平各地住宅区里的非法垃圾场到市区及太平湖街道和沟渠里的清洁,一直以来都是市议会面对的棘手问题。多年来的醒觉运动和垃圾处理措施显然还不足够,希望接下来在市议会里可以继续寻找更有效的解决方案的同时,执法单位也应该采取更严厉行动对付那些不负责任的垃圾虫。“垃圾不落地,太平更美丽”不只是一个口号,而是让大家为了打造一个更美好的太平所背负的使命。

翻新观音庙 打造红毛丹地標

(怡保7日讯)拥有150 年悠久歷史的红毛丹普济堂观音庙刻在展开翻新工 程中,一旦落成,庙方计 划將它打造成为红毛丹的主要景点之一,以吸引游 客前来,促进霹雳旅游业。主席吴顷华表示,该庙是一间非营利庙宇,除了是大眾膜拜的宗教场所,也注重教育的推展,包括设立会员学业优良奖励金,激发学生用心努力向学。

不过,他指由于庙宇如今面对建筑物残旧失修和屋顶漏水等问题,急需重建,以便能迎合善男信女及大眾膜拜的需求,希望热心信眾支持。他表示,庙方也希望通过翻新工程,建新的礼堂,以供未来主办大型活动神诞庆典用途。他是联同逾30名信眾为工程主持动土仪式后,周二发文告这么说。

他说,重建工程料耗资20万令吉,估计2年完成,但至今筹到的款项与目標差距甚远,因此建委会希望社会人士慷慨捐献,完成大计。他说,为了展开工作,工委会已经和正在展开各种筹款运动,包括向善信募捐、来临观音诞筹办宴会,以及向政府申请拨款等。

资深摄影师林根永售书盈利 捐太平动物园领养马来貘

(28-7-2018)

(太平28日讯)资深摄影师林根永旅游纽西兰,从飞机上拍摄了许多美丽的照片,随即将美丽照片冲洗大张并进行摄影展,后来更编印成本身的第一本摄影书集,在国内书局发售。为了贡献社会及对太平动物园开放概念的管理方式欣赏,林氏将卖书所获得的盈利捐给太平动物园以领养园内马来貘。

此项移交领养马来貘赞助费,今日在太平动物园进行,由林根永移交动物园代表哈琳,陪同者有纽西兰高级专员卡乐比正及卡文伦等。动物园代表哈琳感谢林氏领养马来貘,希望更多团体响应,以减轻动物园饲养动物的经费。她说,园内动物数量每年增加,意味着食物的开销也增加。林氏受访时说,他以前曾在报界工作一段时期,是全职摄影记者,

离开报界后依然投入摄影工作。在2016年获得机会免费旅游纽西兰,于是一家三口在没有计划下,匆匆出发,避免坐失机会。他说,坐在飞机上,当往下张望时,整个纽西兰的大自然景观非常宏伟漂亮,于是不错过拍摄机会,确是相当高难度的拍摄过程。旅游23天后回到大马,一股欲望要举行一次摄影展,让大家一起分享纽西兰的美景。

摄影展成功,后来朋友问是否有意挑选美景出书,结果就出炉了这本纽西兰大自然美丽的摄影特辑ASPIRING NEW ZEALAND。他说,摄影特辑书目前在各大书局有售卖,共印1000本,其中一部分捐赠给纽西兰,在扣除一切开销后,将所得盈利捐给太平动物园作为领养马来貘。

二战前已出现 怡保岩洞庙宇历史悠久

(怡保讯)可能有人知道,也可能没有人记得,怡保区内7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就已经出现的岩洞庙宇,至今仍存在。这些岩洞庙宇的史录与传说都记载在《南洋华踪:马来西亚霹雳怡保岩洞庙宇史录与传说》,内容重点梳理了南天洞、龙头岩、广福岩、东华岩、三宝洞、南道岩及霹雳洞,7座岩洞庙宇的史料与传说,是由霹雳州非伊斯兰事务局赞助研究计划、拉曼大学助理教授陈爱梅博士及中文系主任杜忠全硕士及中文系学生组成的调研团队进行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联合出版。

今日从书中先挑选了历史较为悠久的广福岩、龙头岩和南道岩温故知新一番。与三宝洞一脉相通 广福岩辟出水晶洞 位于新邦波赖收费站南端4公里处的广福岩,是由龙岩法师于1890年初创,后由“梅峰重兴祖师”微嘉法师接手,后者是20岁于福建鼓山涌泉寺受具(佛教语),获妙莲法师传法。

书中提到,此岩洞寺庙与怡保著名的三宝洞一脉相通,后者便是由微嘉法师的徒弟清心法师所创,广福岩一度成为怡保区佛教梅峰法床的重要寺院,也自此延伸出三宝洞。然后随着三宝洞的开山与发展,广福岩的管理似逐渐转移为依附于后者,并在常住僧人凋零之后,交由三宝洞第二任住持宗鉴法师的俗家弟子李莲女士(皈依法名为达官)打理,此后不再有法师常住寺内,以迄今日。这岩洞沉寂多时后,在1990年,李莲的儿子屈德福无意发现广福岩的内洞有着由钟乳石及水晶石幻化成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人物及动物石像,于是秉着愚公移山的毅力与精神,

着手开通内洞,独自一人在古庙内开辟出水晶洞,并于1993年4月8日通山。同年,屈德福接手打理广福岩,而后则由屈德福外甥女张秀珍负责打理,直到张秀珍于2018年新春期间离世后,现在广福岩由一位善信打理中。现命名为水晶洞的广福岩,除却礼佛和参观历史遗迹,水晶洞也是游客到此必游的景点之一;水晶洞曾吸引多名国内外著名的法师及风水师前来,包括台湾的海涛法师、印度的乌金仁波切,其中一名法师还将他的“卡达”供奉给洞内的观音,也有风水师表示该处充满灵气,很喜欢到来感受灵气。

在水晶洞内部,也有供奉神像如:张飞大将军、观音菩萨和十八罗汉等。家族私庙鲜少对外开放 南道岩保存清代文物 《南洋华踪》一书里最吸引的可说是南道岩,一个既陌生又常见的岩洞庙宇,当地人也只是称之为太上老君庙,主要因为庙宇前最引人注目的“太上老君”4个字。

怡保南道岩的创办人为卢善福道长,南道岩乃东华山海云派一座重要的宫观,然而,现今以家族私庙方式管理,极少对外开放,洞内却见不到任何有关东华山海云派的遗迹。书中说到,虽然鲜少对外公开,但是南道岩每年都会举办3次庆典,即每年农历二月十五、七月初一和十二月十六日的太上老君诞。南道岩现存的最早文物是光绪癸巳十九年(1983)的古钟、柱子上刻有光绪乙未(1895年)的楹联(又称对联)和其他清朝时期的文物,都是值得一览。有关更多南道岩内部的文物照和历史都一一被记载书里。

全马仅存全真道支派 龙头岩建有道教墓园 离开神秘陌生的南道岩,来到全马唯一尚有传承的本土全真道支派-龙头岩。其实南道岩与龙头岩息息相关,因为在龙头岩出现了卢善福的神主牌;龙头岩开山祖师为锺善坤道长,广东罗浮山冲虚观全真龙门派客家道士,从中国南来本邦开创全真支派“东华山海云派”,与南道岩创办人同样是东华山海云派。

根据书上所述,龙头岩成立于1906年,并且在1927年建立墓园,可惜目前所获的墓碑资料,没有发现20世纪20年代的墓碑。20世纪70年代,龙头岩第四任主持李真祥道长曾扩建龙头岩,却遭无良发展商诈骗,发展商中饱私囊而偷工减料,导致后来建筑物倒塌。尔后,龙头岩曾于1986至1999年时因人手调配问题而一度荒废,并遗失许多珍贵文物。直至2000年,当李修清道长从吉隆坡重返龙头岩接管道观事务后,便开始筹款集资,启建玉皇殿,将龙头岩发展成现有规模。在重修的过程中,发现隐秘的岩壁上竟然有距离现在百余年前的民国初年题字。

提及1927年建立墓园,有记载指这是马来西亚唯一的道教墓园,墓园内有14个墓碑,年份介于1920年至1980年。开山祖师锺善坤道长的墓碑也设在墓园中。另外,龙头岩内的神主牌(长生禄位)也是值得一览的历史文物,而南道岩开山祖师卢善福的长生位也在其中。吸引游客观光 岩洞庙宇各具特色百年后的今天,除了南道岩外,广福岩和龙头岩都发展为旅游胜地,两个岩洞庙宇各具特色,吸引不少本地和外地的游客前往观光游玩。广福岩看点在于闪烁夺目的水晶石,洞内钟乳及水晶石美不胜收,适合喜爱游客寻幽探秘。

另外,龙头岩依建在一座突出在石壁上,状如龙头的嶙峋怪石,也是一座暗藏奇石的天然石头博物馆,以及一所设于洞穴内的神庙。庙内石壁出现逾40种形状各异的奇石,有者恍如12生肖,有者则状似观音或古代美女,让游客慢慢领会探索。

电报博物馆 了解早期通讯系统7月开放

(太平20日讯)建于19世纪的太平电报局经已打造成全马第一座电报博物院,将在7月开放给公众参观,让民众一睹过去百余年来的电报史迹。坐落在太平邮政局后的太平电报局于1883年兴建,1885年建竣,是大马第一间电报局,也是太平33项全国第一的历史景点之一,不过已停止操作多时。在停止操作及空置多年后,由大马电讯公司基金会在去年进行维修及粉刷工程,打造成电报博物院。

随着电报博物院在今年7月开放,使到原本只有一座霹雳博物院的太平,将增加一间博物院,今后旅客来太平观光,可拥有多一个景点参观。配合新时代科技资讯发达,大马通讯及多媒体委员会也在该电报局建筑旁附设一马互联网中心。公众参观电报博物院,可以一睹早期通讯系统和器材与现代的差别,包括体验内部为旅客准备的科技项目,包括一马互联网中心,让公众现身在旧时代与现代中的电讯系统,感受科技变化为人类所带来的方便与惊喜。博物院内也具有教育作用,通过向学生和访客展示互动和有趣的科技,

推动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及数学的知识,推广“体验式学习”。院外数种乔木 曾用作电报柱 电报博物院外的一个特点是种有几种乔木,包括菠萝木(Pokok Merbau)、Pokok Tempinis、 Pokok Keruing、Pokok Gutta等,树身坚硬耐久,以前是被用来作电报柱。但在1910年时,因为此类树木越来越少,后来改用从英国运来的钢铁柱。

此外也展示一个用来将古塔树的叶子磨成胶汁的石磨,其胶汁可以制成海底电缆绝缘体。马来西亚是世界早期海底电缆发展的主要贡献者之一,当时包住电报系统海底电缆所用的材料,是采用大马古塔树的胶汁制成。英殖民地军官 联系外界设备 太平拉律是最早被发现藏有锡矿的地区,受到英殖民政府的重视,以致通讯系统非常重要,电报局及邮政局相继成立。19世纪70年代,电报已成为英殖民地军官与外界联系的通讯设备。

在霹雳参政司休罗爵士的倡议下,1877年4月一座板式邮政局及电报局在马登成立,即位于雅依不拉欣古堡附近。1883年在太平火车站路上端,兴建了一座新的邮政局及电报局,1885年完成及启用,乃一座砖块结构,具扶壁墙面特色的现代化邮政局和电报局。

从1877年至1898年,太平邮政局都与电报局共用一个建筑,直到新邮政局建筑物于1898年建竣后,太平邮政局迁入,从1899年起太平邮政局与电报局分开行政办公楼。太平电报博物院经过装修,不再是古老建筑物。当你抵达太平历史古迹城,别错过参观,可让您了解旧时代人们如何使用电报与外界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