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曹观友讲他自己的故事

28楼正式迈入新“曹”代之后,我逐渐发现到,虽然曹首长给人的感觉是不太爱说话,但是遇到对 tune的课题,他可是能够滔滔不绝地说得忘我呢。有一次,一位同事在修改记者会需要使用的资料后,没有再三详细查阅就打印给首长过目,结果,曹首长眼尾一扫,就发现号码的次序跳了,从3号直接跳到5号(因为第4号的重点,首长要求删掉),就问我们怎么可以看漏,虽然只是很小的失误。

接着,他开始讲故事了。“你知道的咯,以前我做过 Echo(当时的英文报) 。那个时候啊,什么都要‘包’,累积下来的经验,我眼睛只要一扫(到任何文章),就可以扫到不对的地方。以前啊,我们连校对(的工)也要做,不像现在。”他说,以前的稿是用手写在纸上,而出版的报纸,则是打字后排版才出街的,排版的设计,与你手中拿着的那一份原稿,不论是次序、方向,都是完全不同的。

他回忆说,那个时候,尽管排版设计、排位、方向不同,但是工作的人都有本事对着两篇完全不一样稿校对,很快可以校对完每一篇,并确保即将刊登出来的内容,是与原稿是一样的。总之,曹观友的结论是,过去不管做过什么样的行业、涉及什么领域,只要你在当下很用心去完成当时的任务,累积下来的每一个小细节,都会成为未来对你有用的工具。

另一次,在《马新社》独家专访完毕后,闲聊期间,新闻主任就谈起曹观友如何从记者成为首席部长的心路历程。尽管有另一个会议在等着他,但是只见曹观友指着对方,说,“我看你也差不多跟我同年龄吧。以前我当林吉祥的政治秘书时,文告是用手交(Hand delivery)到每一间报馆的。你有印象吗?从手交,到后来的传真,再到电邮,到今天的连手机应用程序也可以发文告了。”

接着,他还示范那个年代的复印机,需要用手去滚动,搅一次才印一张出来,要等它干,然后好好收着,再一间一间报馆去派。“哪里像现在,手指一个 Click,透过 Whatapps新闻就传出去了。”他还指着年龄相若的摄影记者 ,问:“你说你说,以前你怎样传照片的?我是指发生重大事件的时候。”

对方腼腆地说,“我们把拍好照片的菲林,透过飞机、德士,或者是巴士,从槟城运到吉隆坡咯。然后,那边的同事就会在巴士站、机场或者是德士站接菲林,然后飞车回报馆,再处理成新闻照。”曹观友说,以前的报纸,照片都是模糊的一块,人影也是黑黑的,为什么呢?因为要赶时间上报纸,所以在当地冲洗了出来之后,透过传真机,传真去报馆,就这样出版了。

“哪里像现在,新闻还没有出街,照片已经在网上传到乱了。以前一个远方的新闻,我们最快要3天才知道,现在不到几秒就知道了。你慢一点回应已经被炒到不能停了。”他坦诚,虽然只是当过很短时间的记者,但是那段回忆却是可以让他讲很多故事。因此,他也很认真地勉励现场的记者,只要有心,也可以和他一样,从记者做到首席部长去。这就是冷笑话天王讲故事时最精彩的地方,冷到~~于是,我快快告诉曹首长,下一个会议的出席者,已经在隔壁的会议室等着了,不好迟到。